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:洋醫生為患者測試心率
  本報記者陳媛 通訊員魏笑琛 韓悅 實習生寇芙蓉
  昨日,紅安縣高橋鎮來了群金髮碧眼的洋醫生,引來300多位村民排隊接受義診。
  原來,76年前,白求恩大夫來華支援中國抗戰,在武漢停留期間,曾在漢陽的一所醫院為抗戰中受傷的軍民做了七天手術。為了紀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,加拿大白求恩協會的24名加拿大醫護人士“重走白求恩之路”,來到武漢白求恩當年曾經工作過的武漢市第五醫院,並與該院醫護人員一起前往紅安縣開展義診活動。
  單獨診室 專家一對一面對病人
  昨日上午10點40分,在紅安縣高橋鎮絲寶中心小學,村民們在操場上排起了長隊,等待著來自加拿大的專家們給他們看病。“聽說外國專家來義診,我走了一里路,早上6點鐘就趕過來了。”68歲的紅安縣高橋鎮獨山寨村村民楊有才排在隊伍的前面,當他來到就診台前時卻滿腹疑惑,專家們並未直接給他看病,而是一邊問問題一邊填寫著一張調查表,而且感覺問題好像跟自己毛病沒啥關係。“你抽煙嗎?”“每天抽幾支?”“你知道吸煙會危害健康嗎?”“你有沒有吃中藥?”……
  填完表,專家們讓他拿著調查表在第一間教室門口等待。教室門上寫著“護士站”,門口站著一位加拿大女士,名字叫瑪格麗特·麥肯齊,她露出和藹的笑容跟楊有才握手。旁邊的翻譯告訴他:“需要排隊,出來一個才能進去一個。”
  過了好一會才輪到他,他一坐到就診台前,護士嘉路安·舒爾茨就開始為他做詳細的體檢:包括測血壓、血糖和心跳等等。隨後,工作人員羅恩·麥肯齊根據檢查結果,將他帶到了最後一間教室門口讓他稍等。門上寫著“心血管”。
  5分鐘後,楊有才進入診室,見到了面帶微笑的加拿大心血管專家約翰·杜卡斯。他這才弄明白,原來前面的填表和體檢都是在分診,真正看病的時候醫生和病人是一對一的。“跟以前義診,大家擠在一塊看病太不一樣了。”楊有才笑著說。
  記者在現場看到,跟以往義診不同的是,診室占據了兩層樓,每間教室都有不同科室的專家在坐診,病人通過調查、體檢分診後,由專人帶到相關的科室診室門口等候,等前一位出來後才能進入。“外國人的就醫習慣不同,他們很看重病人隱私,都是單獨診室病人叫號挨個進去看病,義診也不例外。”醫療隊副隊長谷世安說。
  註重問診 檢查前先提幾十個問題
  “外國專家問得咋這過細?”就診期間,楊有才偷偷問旁邊的工作人員。在整個看病過程中,在翻譯的幫助下,約翰·杜卡斯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詢問楊有才的情況。“你哪裡不舒服?”約翰·杜卡斯一邊認真地看調查表,一邊詢問。“腳疼。”楊有才問答說。“什麼情況下疼,比如走路還是坐著?”“走路疼得厲害些,坐著的時候稍微好點。”“疼痛是從腰上、背後還是大腿開始的?”“腰。”“每天都疼嗎?”“有時疼有時候不疼。”“有沒有吃藥打針?具體打了多少針?”“打了20針。”“疼痛有沒有好一點?”“沒有。”“你最近一次查血壓是什麼時候?”“去年。”
  ……一連串的問題結束後,約翰·杜卡斯給楊有才做了一些檢查,最後告訴楊有才,他的腳疼可能是脊髓炎引起,需要進一步檢查,此外,他的血壓很高,需要服藥控制,同時還要定期檢查。診療結束時,約翰·杜卡斯仍再三囑咐楊有才:“服藥十天后,一定要複查。”
  記者發現,詢問病人情況是外國專家們非常重視的診療手段,每個病人從登記調查表開始到就診結束至少要問答30個問題,其中包括很多日常的生活習慣和家族病史,比如“你每天早上幾點吃飯?”“你每天睡幾個小時?”“你的父母、兄弟或姐妹在60歲前曾有過心臟病突發嗎?”等等。
  由於問診需要大量時間,而且專家們給出診斷非常慎重,所以看病的速度相對較慢,約翰·杜卡斯一上午僅看了十位患者,其他的專家也差不多。“我已經加快速度了,在加拿大可看不了這麼多病人。”他笑著說。
  醫生疑惑 中國患者為何愛吃藥
  約翰·杜卡斯說,從接診的病人情況可以看出,武漢醫療水平很高,很多重症病人在之前都曾去過武漢的醫院就診,而且醫生的診斷都很正確。但令他覺得奇怪的是,比起其他的治療方式,患者們好像更信賴吃藥。
  55歲的夏先發有10年吸煙史,杜卡斯測量了他的血壓,並對其心臟進行檢查,發現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。夏先發說:“3個月前我感到胸悶,突發心臟病,到武漢的醫院進行了檢查,發現我有嚴重的冠心病,因此住了8天的院。”他的妻子將帶來的病例及檢查片子拿出來給杜卡斯看。杜卡斯發現當時武漢的醫生建議夏先發做心臟搭橋手術,但病人要求出院,讓醫生開了一些控制性藥物。現在他每天要吃8種藥。
  杜卡斯說:“這種情況在加拿大也會建議做心臟搭橋手術,武漢的醫院所做診斷非常正確,開的藥很好的控制住了病情的發展,但想要痊愈還是要做手術。”
  耳鼻喉科的路德曼醫生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,60歲胡婆婆鼻子有點不通氣,經過檢查後,路德曼醫生診斷她只是有點感冒,只要回去多喝點開水就可以,但老人卻要求醫生給他開藥。“藥物如使用不當,也會影響健康。”路德曼醫生說,經過再三勸說,老人才終於作罷。
  鏈接
  白求恩率隊援華 第一站就是武漢
  白求恩的事跡早已深入人心,但很多人還不知道,這位加拿大著名胸外科醫學專家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站,就是武漢。他在武漢停留月餘,輓救了眾多生命。
  1938年1月,白求恩大夫率領的援華醫療隊從溫哥華出發,取道香港抵達武漢,欲借道前往前往延安。時值武漢會戰前夕,日寇對全城進行晝夜轟炸,白求恩冒著生命危險,與其助手加拿大女護士瓊·尤恩在漢陽高隆龐醫院 (今武漢市第五醫院),工作了一周,為傷員截肢、止血、取彈片,輓救了眾多生命。現在的武漢市五醫院體檢中心就是高隆龐醫院舊址。
  根據瓊·尤恩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的回憶錄《在中國當護士的歲月(1933—1939)》描述:“到武漢的第二個星期,白求恩來到漢陽的一所教會醫院,冒著生命危險與醫療隊成員一道搶救傷員,候診室里擠滿了上次空襲時受傷的人員,整個大廳里放滿了自製的擔架……白求恩大夫忙於截肢、止血、取出彈片等等,血腥味鑽進鼻孔便長時間去不掉,但當時,我們都顧不得這些。”
  依據這段珍貴的歷史,武漢市決定在高隆龐醫院舊址建設一座白求恩紀念館。2010年武漢白求恩紀念館建成,並由武漢市衛計委授牌成為武漢市醫德醫風教育基地。今年8月,應武漢市衛計委的邀請,“白求恩生平展”在結束加拿大、北京的巡展後來到武漢,並落戶武漢市第五醫院,常駐展覽。白求恩紀念館成為全國首個白求恩精神學習基地。
  (原標題:圖文:白求恩家鄉人來鄂義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38ivcsh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